用噪音和錄音講一個被消失的城市。
電子音樂人hirsk終於推出首張專輯《nosta/gia 噪噪噪噪切》,以噪音講述香港故事。他介紹道:
中文名稱的靈感來自 朱自清 《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》:「競發的喧囂,抑揚的不齊,遠近的雜沓,和樂器的噪噪切切,合成另一意味的諧音。」《噪噪噪噪切》有把「噪」音「切」開的意思,本身聽起來也像一個節奏。「切」也是親切、切身的意思。
空間盛載著聲音,聲音也盛載著空間。 經常思考什麼是一個城市的聲音,甚麼是香港的聲音?有一種能代表這個城市的聲音或音樂類型嗎?在傳統音樂定義中找不到答案,於是我轉向聲音的世界。
幾年之間,懷緬(nostalgia),在這急劇變化的世界裡有了新的意義。消失的不只是城市的過去。 她的現在和未來也正被狠狠消滅。我在噪噪切切之間,把失真的聲音碎片收集起來,併湊成一本透明的詩集。
*專輯由「文藝復興點子計劃」贊助。
Track List
1. Dim Sum 點心
2. Falling Petals 落花 (feat. Daniel Chu & Blue Kwok)
3. Compassion Fatigue 同情疲勞
4. Concrete Jungle 混凝森林
5. =$=/ 撳錢
6. 0243 零二四三
7. Surreal Estate 天空之城
8. Causeway Bae (Karaoke Version) 悲傷銅鑼灣 (伴唱版)
9. Bittersweet 苦也是甜
10. Last Train 尾班車 (feat. Daniel Chu & Blue Kwok)
11. WW 美好世界 (feat. Daniel Chu & Blue Kwok)
音樂人介紹
hirsk 是一位在香港長大的製作人及電子音樂人,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,主修電子音樂製作及聲音設計。2017年被選中為德國柏林Pop Kulture藝術節的音樂單位之一。2018 年於香港「搶耳音樂廠牌計劃」展示其獨特怪異富有想像空間的聲音。2018-2019 年隨不同音樂人到了15 個城市巡演,亦獲邀到德國慕尼黑實驗音樂節Frameworks Festival以及上海超級草莓音樂節演出,聯結同樣曾在美國深造爵士的鼓手Blue Kwok及鋼琴手Daniel Chu,探索電子音樂 x 爵士樂的可能性。回港後積極與不同音樂人合作,包括蔡德才、周耀輝、馮翰銘、王雙駿、王嘉儀、薛凱琪、李幸倪、衛蘭、Serrini、Kiri T、陳凱詠等。作為聲音設計師/作曲人,hirsk曾為Cadillac、Audi、GQ、Hypebeast、Audemars Piguet、Starbucks等品牌製作廣告或配樂。首張專輯《噪噪噪噪切》於 2020年12月12日推出。
從每首樂曲的名字,大家不難察看到,《噪噪噪噪切》是一張關於香港的專輯;hirsk的聲音素材都非常地道:茶樓聲、新聞報導、提款機、港鐵廣播等,都是我們很熟悉的「噪音」。《噪噪噪噪切》有個很有趣的英文名字:noista/gia,是noise也是nostalgia,除了懷舊之外,其實也在為香港留下一點記錄。有些人會拍照,有些人會寫字,hirsk記錄香港的方式就是聲音採樣,再以之進行創作,電子以外,也有爵士的底蘊。
—— Spill HK / Music Overflow
噪音音樂,意在顛覆人們對樂聲的想像。從來聲音不只得「美好」一種,「工業音樂」、「惡 邦」林林總總的概念,皆印證世界的喧鬧及吵雜。更何況,當下香港社會群魔亂舞,所謂的美妙樂韻,往往比不上電子噪音來得真實。
—— 音樂達耳文
專輯採樣了屬於這個城市的各種日常聲音
用合成技巧將它們延伸扭變成全新的呈現
時而的爵士點綴、時而的電子穿插
帶你用全新的角度去認識身處的城市
—— 梅迪斯 @Indiecast.fm
Follow 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