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執毛休團後,主音亞水Jan Curious(以下簡稱亞水)便參與了另一支樂隊Running Out Of Time(R.O.O.T.),亦創作了第一張個人專輯《亞水》,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。他說:「這張專輯,我只想著要令一個人聽得懂,這個人就是我媽媽。」
他把媽媽請到自己的MV裡,面對鏡頭抱著結他,真摯地對著媽媽唱了一首《媽媽》,那份衝破尷尬去表達愛意的勇氣,以及媽媽眼裡的細碎淚光,令人不禁動容。不再追求聽覺上的刺激,轉而簡單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真心——憑著這份真心,亞水的個人作品《逐個逐個》更入圍了2021年的金馬獎。但對於這份本該被大家知曉的榮譽,亞水自己隻字未提,因為他更在意的是怎樣在這個時刻發生變化的年代,找到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。
-1-
從「心口碎大石」到「講故事」
無論是觸執毛還是R.O.O.T.,亞水覺得以樂隊身份去表演,很多時候就像在台上表演「心口碎大石」,要為聽眾帶來持續的感官刺激;而表演個人作品,反而是向觀眾訴說自己的故事。看「心口碎大石」當然熱鬧,而聽一個人站在台上講故事,雖然比起「心口碎大石」要來得平淡甚至沉悶,但反而是亞水在這個階段更想做的事。
作為一名資深樂隊主音,亞水認為樂隊裡的人聲不過是其中一種樂器,他只是整個樂隊的五分之一。因此在創作樂隊作品時,亞水會優先考慮歌曲的整體旋律,同時內容創作方面亦會以全體成員都想表達的主題為主。不僅如此,他還會刻意把音樂起伏寫得比較大,希望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聽覺刺激,令聽眾覺得「哇,好犀利!」。
相較之下,個人創作的自由度就更大了——不但題材上無需向任何人交代,同時亞水亦希望令聽眾留意歌詞裡的故事,所以傾向創作更平和、簡單的旋律。亞水頗欣賞宋冬野的作品,他覺得聽宋冬野的歌時,就像聽見他在對你娓娓道來,訴說自己心事。亞水覺得自己也有很多話想說,所以希望藉著個人專輯來表達自己的心事,同時一改過往以英文為主的創作習慣,選擇以廣東話填詞,因為「會寫得更真心」。
-2-
一場療癒的專輯之旅
創作個人專輯的過程並不輕鬆,亞水說當時心情很低落,他把自己關在家中閉門創作,整整一個月沒有外出。老婆下班回家問他有沒有沖涼,他說:「我也不太記得自己到底有沒有沖過涼。」太多感受堆積在心中無法抒發,他往往一邊寫一邊流淚,但當這些複雜的情緒被轉化成文字和旋律時,他才在反復細味自己創作的過程中,學會抽離去整理這些情緒,內心也感覺舒坦多了。亞水說,這個過程令他開始悟出許多道理,對於人生,要照顧自己的感受、令自己開心這件事太重要了。
因此在個人專輯裡,亞水不再從觀眾到底聽不聽得懂的角度去寫歌,只期望得到一個人的理解——自己的媽媽。亞水說,在某些事情上他與媽媽之間始終有點分歧,因此很想透過音樂去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,讓媽媽也能夠聽得懂。亞水憑歌寄意,除了《媽媽》這首開宗明義的歌外,專輯中另一首歌《逐個逐個》的創作初衷,也是由於身邊好友因讀書、移民等人生規劃而逐漸離開,以此表達他對分離的不捨之情。
-3-
畫畫、教學與表演
除了歌手這個身份外,亞水也是一名插畫師。對他來說,畫畫是一種享受,也是一片只屬於自己的小天地——只要拿起一枝筆一塊畫板,他想畫多久就多久,想畫什麼就畫什麼,不需向任何人交代。
教唱歌是亞水的主要工作之一,他說,自己越來越喜歡教唱歌,因為可以從學生身上接觸到各種不同的人生,甚至慢慢變成了朋友。「以前覺得唱歌是60%天賦加40%努力,但我現在覺得天賦只佔兩成。」亞水說,因為有些所謂的唱歌天分,其實也是因熱愛這件事而衍生的間隙的練習的成果,例如在家哼唱、唱K等,這些不自覺的日常練習,都屬於努力的成果,而非只是「天賦」的緣故。
說回自己的創作,亞水暫時並沒做下一張新專輯的計劃,他覺得或許這個世界並不需要太多新的東西。亞水說:「做live始終都是我最喜歡的事。」所以他未來會挑戰不斷把專輯的歌舊曲新編,持續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現場表演。如果將來有機會,他也希望可以重遇過去許久未聯絡的舊朋友,或在創作路上繼續認識新的朋友。
音樂單位簡介
Follow 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