響朵音樂藝術夏令營 2025
嘉賓及導師
導師團隊

馮穎琪
多重身份音樂人/藝術家/策展人
有近30年經驗的多重身份音樂人及藝術家,透過跨界創作將音樂的力量延伸至商業以外。曾以創作者身份與多位歌手合作的馮穎琪,創作過逾百首作品,包括麥浚龍《雌雄同體》、《弱水三千》、《彳亍》、陳奕迅《誰來剪月光》、陳健安《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》、泳兒《荊棘海》等,音樂作品常見人文關懷、女性視角與社會思考。同時,馮穎琪長期致力於音樂教育、文創產業和推動本地音樂文化的項目,如開辦Livehouse 、音樂廠牌及社企「一個人一首歌」等,重要策展項目包括近兩年的香港流行文化節、「埋班作樂」等。近年發展揉合流行與藝術的多媒體創作,Vicky持續為香港樂壇注入新血。
代表作:
鄭秀文《放不低》、容祖兒《麻煩你》、陳慧琳《最佳位置》、麥浚龍《雌雄同體》、李幸倪《今天終於一人回家》、周筆暢《愚公移山》、岑寧兒《剎那的烏托邦》、陳奕迅《誰來剪月光》、泳兒《荊棘海》等

于逸堯
作曲人/填詞人/編曲人/監製/配樂/作家
擁有多元背景的多重身份音樂人。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地理系副修音樂,在學期間曾接受多種中西樂器的傳統演奏訓練,如鋼琴、管風琴、琵琶及中阮等。他積極參與作曲、填詞、編曲、監製等音樂工作外,也為電視、電影、廣告及舞台劇創作配樂。近30年來合作歌手包括梅艷芳、彭羚、楊千嬅、麥浚龍、梁詠琪、許廷鏗、岑寧兒等,作品兼具流行與藝術性,曾多次提名香港流行樂壇頒獎禮諸多獎項。現為自由創作員,同時有撰寫飲食文化專欄及推出相關著作,持續參與跨界推動文化與藝術交流。
代表作:
音樂創作,以詞曲編監唱身分和歌手合作 - 楊千嬅《再見二丁目》、《假如讓我說下去》、《電光幻影》、梅艷芳《豔舞台》、at17《Never Been Kissed》、梁詠琪《夏花秋葉》;
電影配樂 - 《越快樂越墮落》、《烈火青春》、《十二夜》等

陳明憙
歌手/唱作人/演員/音頻治療師
以唱作歌手身份出道,為電影《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》獻唱首支個人單曲《October Snow》。後在2020年成功考取音頻治療證書,明憙在歌唱演藝事業以外開始執業音叉治療,創立工作坊「Atlantis Sound Healing」。近年嘗試將音頻治療的元素與粵語流行音樂互相結合,推出多首主打音頻治療元素的粵「音頻治療」單曲,借助音樂傳遞力量,希望聽過音韻治療聽眾的内心。
代表作:
《October Snow》、《囚鳥》、《遊樂》、《聲之靜》、《多謝恐懼》、《Little Love》等

亞水Jan Curious
歌手/樂隊主唱/唱作人/插畫師
亞水Jan Curious,2008年活躍至今,以多維度藝術家身份活躍香港樂壇,是香港indie場景中具有先鋒性與影響力的代表人物。曾先後以樂隊觸執毛Chochukmo、R.O.O.T主音身份推出作品和參與大小音樂節表演,2022年以個人身份發表首張音樂專輯《亞水》。音樂富含多元及變化,融合眾多音樂元素,他在作品中有許多衝破本地「獨立」與「主流」界線的嘗試。
代表作:
觸執毛組合時期專輯作品 -《The King Lost His Pink》、《A Tragedy Your Majesty》
R.O.O.T時期音樂作品 - 《人間有愛》、《針對人類》
個人時期作品 - 《歡迎嚟到呢座城市》、《逐個逐個》、《早晨》

馮美華
獨立藝術工作者/流動影像藝術家/錄影製作人
香港藝術家,教育者及「藝鵠」創辦人,長期致力於錄像藝術、藝術教育與文化空間的發展。創作涵蓋實驗電影、錄像裝置、劇場影像等多種形式,曾共同創立「錄映太奇」,致力於推動香港實驗影片和新媒體創作,並將灣仔富德樓轉化為多元藝術空間。長期與香港實驗劇場「進念‧二十面體」合作,將劇場元素融入流動影像創作。鼓勵和支持本地創作人,實踐關注藝術與社會的關係,創作與歷史和社會語境緊密相連,積極拓展創作與公共生活的連結,在香港當代藝術領域頗具影響力。
代表作:
《為何是她》、《她說為何是我》
星級嘉賓

周耀輝
填詞人/作家/學者
香港三大填詞人之一,參與過多種媒體工作。2023年憑藉歌曲〈人啊人〉奪得第34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,是首次獲得該獎項的粵語歌曲。1989年發表詞作至今,出版上千首詞作,創作題材不乏偏鋒另類之作,涉及社會、文化、情慾、性別等多元領域,曾獲多個詞作及其他文學類獎項。著有文集《突然十年便過去》、《7749》、《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》、《紙上染了藍》、《一個身體,兩個人》》等。2011年從阿姆斯特丹回港加入浸會大會,開辦歌詞班,2025年九月轉到香港都會大學任教。
代表作:
王菲《流星》、黎明《DNA出錯》、彭羚《你一半 我一半》、蕭亞軒《愛的主打歌》、梅艷芳&陳慧琳《夏娃夏娃》、張國榮《十號風球》、莫文蔚《透視》、謝霆鋒《黃種人》、方大同《愛愛愛》、鍾舒漫 《給自己的信》、麥浚龍《彳亍》、田馥甄《渺小》、李榮浩《模特》、陳奕迅《人啊人》等

王樂儀
填詞人/作家/學者
填詞人,青年學者,專欄作家,師從著名詞人周耀輝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。從2014年開始寫詞,合作歌手包括許廷鏗、王嘉儀、黃妍、per se等。同時參與不同劇場歌詞創作和展覽創作,亦為迪士尼作品寫詞。
代表作:
王嘉儀《美麗新世界》、馮允謙《地球來的人》、黎曉陽《阿茲與海默》、張敬軒《無城有愛》、黃妍《7月24日大道》、Pandora樂隊《風月》、衛蘭《風靡》、鄭秀文《吃掉悲傷》等

彭秀慧
導演/演員/作家/編劇/跨媒體藝術工作者
香港集編、導、演、教於一身的跨媒體藝術工作者。05年開始獨立製作,出品了一系列自編自導自演的女生獨腳戲,包括《29+1》《再見不再見》《月球下的人》《Tiffany》《失憶【諒解】備忘鹿》等,作品在港多次重演。參與執導電影《29+1》與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,作品曾入圍和獲得多個獎項。文字創作常見於報紙及週刊專欄,彭秀慧也涉足多個媒體創作,不僅以演員身份參與多部電影和舞台演出,還兩度為容祖兒創作及導演了《JOEY.MY SECRET.LIVE》《ANOTHER SIDE......JOEY.MY SECRET.LIVE》音樂會。
代表作:
個人劇場作品(自導自演) - 《29+1》、《再見不再見》、《月球下的人》、《Tiffany》
電影作品(導演&編劇)- 《29+1》、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
演唱會作品(創作&導演)- 容祖兒《My Secret Live》、《My Secret Live: ANOTHER SIDE》等

黃大徽
導演/創作者/舞者/前衛舞蹈劇場先鋒/跨界別表演藝術家
香港前衛舞蹈劇場先鋒,曾出席國際舞蹈大賽評委,2018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家年獎(舞蹈)得主。作品曾多次在世界各地國際舞蹈節演出,包括巴黎的法國國家舞蹈中心、倫敦沙德勒井劇院、柏林八月國際舞蹈節等。九十年代中開始投身表演藝術,創作了包括《B.O.B.*》、《1 + 1》、《Tri_K》、《舞士列傳》等在內的多个作品,是既舞且演亦導亦編的跨界別表演藝術家,在表演尤其舞蹈和形體上有相當豐富的經驗。2010年獲選為巴黎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駐村藝術家。同年與日本編舞川口隆夫及電影導演今泉浩一聯合創作《Tri_K》。除舞台作品外,黃大徽致力於參演及創作研究計劃,曾合作的團體包括進念二十面體、城市當代舞蹈團、香港舞蹈聯盟、不加鎖舞踊館、Orlean Lai Projects及香港演藝學院等等。同時,在劇場構作方面參與了多部舞台作品。
代表作:
《B.O.B.*》、《1 + 1》、《Tri_K》、《Be Me》、《春之祭》、《謝洛姆貝爾》

梁釗峰
歌手/唱作人/演員
香港集唱作、演繹於一身的多元音樂人,男子組合C AllStar成員之一。2010年以組合形式正式出道,組合期間推出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。後以個人Solo歌手身份發展,先後推出三張作品《閃亮的青春》《Create My Own Universe》《遺憾與遺憾之間的一切》,包辦多首曲詞創作。除音樂之外,梁釗峰同時積極投入跨領域創作,曾參與舞台劇演出和電台主持,持續拓展藝術的邊界。
代表作:
組合C AllStar時期 -《天梯》、《我們的電車上》、《薄情歌》、《時日如飛》、《集合吧!地球保衛隊》
個人時期 -《月亮不代表我的心》、《若然冬天沒有花》、《笑哈哈先生》、《至少還有你取暖》、《遺憾與遺憾的一切》、《離合的藝術》等

hirsk
音樂人/製作人/現場電子音樂人/跨媒體藝術家
香港音樂製作人、電子音樂人及跨媒體藝術家,擅長融合實驗電子聲效與香港都市韻律。21年憑專輯《noista/gia 噪噪噪噪切》贏得第32屆金曲獎「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近年活躍於獨立音樂場景,曾為Kiri T、陳凱詠、王嘉儀、AGA、方皓玟等歌手打造作品。他的音樂創作突破傳統框架,持續探索聲音與城市的哲學對話。同時,他的跨界延伸至劇場、舞蹈與多媒體創作等,在舞台及身體的語言中尋找音樂性。
代表作:
個人作品 -《noista/gia 噪噪噪噪切》
監/編作品 - AGA《認》、陳凱詠《天生二品》、方皓玟《浮沙》、張蔓莎《剎那的》、王嘉儀《自然變態》、藍奕邦《情定唐人街》等

XTIE
唱作人/製作人/監制/藝術家
香港音樂製作人、電子音樂人及跨媒體藝術家,擅長融合實驗電子聲效與香港都市韻律。21年憑專輯《noista/gia 噪噪噪噪切》贏得第32屆金曲獎「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近年活躍於獨立音樂場景,曾為Kiri T、陳凱詠、王嘉儀、AGA、方皓玟等歌手打造作品。他的音樂創作突破傳統框架,持續探索聲音與城市的哲學對話。同時,他的跨界延伸至劇場、舞蹈與多媒體創作等,在舞台及身體的語言中尋找音樂性。
代表作:
個人作品 -《APOLLO-23》、《Xmas Night Shift》
監/編作品 - 湯駿業《收場白》、許廷鏗《亻言》、衛蘭《我的視角》、潘釗彤《Say Nothing》等
Follow Me